姓  名
联系电话
QQ/MSN
电子邮件
教育程度
咨询内容
 

 
 

学院简介
  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简称 Caltech)创建于1891年,被誉为美国乃至世界顶尖的科技理工类学院。虽然只有50.18公顷土地面积且专业课程有限的加州理工学院,在1999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年度大学排行中名列全美专业性大学第一位。加州理工学院在2011《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全美大学排名中名列第7位、在2010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世界大学排名上名列第10位,在《泰晤士报高等教育》2010年世界大学排名列第2位,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列第6名。

    这所私立大学的宗旨是“为教育事业、政府及工业发展需要培养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迄今为止学校至今只培养了两万余名学生,但其中有31人32次(鲍林曾两次获奖)获得诺贝尔奖,平均每一千个毕业学生中有一个诺贝尔奖得主,比例为世界大学之冠。加州理工学院仅有2100多名学生,共有270名教授、副教授 、助理教授, 其中有66个国家科学院士、33个国家工程院院士和80个国家艺术科学院院士 ,相当于现今全体教师的 36.7%, 这在全美乃至全球是无校出其右的。

  加州理工学院拥有世界最顶尖的一批科学家,美国《探索》杂志于2008年评选出了美国20位40岁以下的最聪明的科学家,他们被视为各自研究领域的天才,结下了累累硕果,在这20位天才科学家中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竟占4席。

  学校有六大学系: 生物学、化学及化学工程系、工程与应用科学、地质学及行星学、人类学和社会科学、物理数学和天文学。该院研究生课程门门都出类拔萃,2010年U.S. News美国大学最佳研究生院排名中,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专业排名全美第1,化学第1,航空航天第1,地球科学第1,生物学第4,电子工程第5,数学第7,计算机科学第11,经济学第14。       该校科研设施先进,有布斯计算中心、Hale天文台、地震实验室、Kerckhoff海洋实验室、Big Bear太阳系观测站、Palomar天文台、Owens峡谷射电天文台、NASA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环境质量实验室、新成立的位于夏威夷的亚毫米观测站、斯坦福线性加速器具中心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喷气动力学实验室(JPL),在这里科学家们成功实验设计了人类最早的现代火箭,设计组装了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太空飞船。半个世纪来JPL参与设计和发射许多有重大意义的太空飞船,比如探索者计划, 水手计划, 伽利略计划, 火星全球探测者,卡西尼惠更斯卫星,斯皮策深空望远镜.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费曼、密立根、盖尔曼,著名的天文学家哈雷、遗传学的鼻祖摩尔根、火箭专家冯·卡门都曾执教于此。除了众多的诺贝尔奖得主之外,毕业于加州理工的著名校友还有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戈登·摩尔,登月宇航员哈里森·施密特,中国导弹专家钱学森,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等等。

  科学是加州理工学院的主题,多少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都在加州理工学院做出震动科学界的发现。爱因斯坦是在这儿放弃了他的“宇宙不变论”而认可了“宇宙扩展论”;物理学家卡尔·安德逊在这里发现了正电子;物理学家戴尔布拉克在这里对病毒的遗传结构和复制机理做出了重大发现,导致了分子遗传学的诞生; 物理学家盖尔曼在这里提出夸克理论;地质化学家派特森在这里推算出现代科学界公认的地球年龄一46亿年。也是在这里,性格外向、诙谐幽默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理查德·费曼几十年如一日地授课,成为学生们最崇拜的教授之一。现在,这里还有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鲁道夫·马尔克斯(Rudolph Marcus),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莫利·吉尔曼(Murry Gellmann),诺贝尔生物奖的艾德·路易斯(Ed Lewis)等等。前前后后,加州理工学院共出了三十二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它的学生们的确有权利骄傲。

学科设计
  学院:生物科学学院、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地质学与行星科学学院、物理学、数学与天文科学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研究中心: 红外线过程分析研究中心(IPAC)、天文学研究中心、材料过程模拟研究中心(MSC)、高级计算研究中心(CACR)、工业关系研究中心、计算机资源研究中心、计算机科学部、生物工程学部、分子科学实验室、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等科研机构。

  专业设置:航空学、天体物理学、天文学、材料科学、周围工程学、机械工程学、化学工程学、土木工程学、计算与神经系统学、计算机科学、电机工程学、地震学、地震工程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地质学、行星科学、化学、物理学、数学、应用物理学、控制与动态系统、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人类学、历史、语言与文学、地球物理等数十种。

学术成就
  加州理工学院在20世纪的学术成就简要罗列如下:20-30年代,地质学家伍德发明了地震仪,物理学家里查和数学家伽坦堡发明了里氏地震强度等级(the Richter Scale)。他们把地震学发展成为一门国际性学科;

  30年代,泡令进行有关化学键性质的研究,奠定分子生物学的基础。1954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62年再获得和平奖);

  40年代,物理学家戴尔布拉克对病毒的遗传结构和复制机理做出了重大发现,导致了分子遗传学的诞生。

    1969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1948年,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首次勘测了北半球所能观测的北半球所能观测的整个星空,发现了数以千计的新屋及星系、彗星,并绘制了天图。这本天文图谱至今被全世界的天文学家奉为圭臬。1964年,天文学家施密特在加州理工学院发现了类星体(quasars);

  1953年,地质化学家派特森推算出现代科学界公认的地球年龄一-46亿年。他获得世界环境科学最高-一泰勒奖(Tyler Price);

  60年代,物理学家盖尔曼提出夸克理论。196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60年代,罗杰·斯佩里发现大脑两半球各司不同的职能:左半球主管语言(Vebal thinking and language),右半球主管形象思维(spatial-visual thought)。1981年获得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1986年,生物学家胡德发明了脱氧核糖核酸序列分析器(DNA Sequemtor)。现在人类基因项目主要依靠这种仪器来解析基因序列;

  在1980-1990年间,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平均每人在一流自然科学期刊上发表3.36篇论文。排名第二的斯坦福大学为1.21篇,仅及前者的1/3;

  1999年10月,执教于Caltech的艾哈伍德·泽维尔教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如果说加州理工学院在美国高等教育史上不占什么重要地位的话,那么它在世界现代科技史上的地位则没有几所大学能够望其顶背。"学者的评论表明加州理工学院学术地位的无与伦比。的确,从世界上最大的光学天文望远镜,到连接原子之间的作用力;从地震学到分子生物学;从夸克理论到太空探索,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所起的作用都是很难被他人取代的。

院校排名
  ARWU 第6名

  QS 第9名

  THE TIMES 第2名

  THE TIMES(学术声誉) 第10名

  WRWU 第25名

管理机构
  加州工学院由董事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校长由董事会选举产生。董事会现有主席1人,副主席3人,董事60人。除校长外,还有6位副校长,分管教学和科研(兼教务长)、喷气推进实验室、学生事务、企业和财政、公共关系、天文学设施等6个方面。教务长和副教务长直接领导校内进行教学和基础研究的6个学部和 1个研究所,各学部设主任1名,所设所长1名。这6个学部和一个研究所是:生物学部,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部,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部,地质与行星科学学部,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学部,物理学、数学与天文学部,贝克曼研究所(研究生物和化学相互关联的一些课题)。董事会下设执行、审计、预算、房地产、投资、喷气推进实验室、提名等7个委员会。学校行政下设20个委员会(成员大多是兼职)。学生事务办公室是校内最大的“机关”,负责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招生、注册、经济资助、体育、职业辅导等事宜。学校还设有教授会,内分22个委员会。

教育特色
  该校学生人数较少,只有1800人。学校治学严谨,提倡学生一进校就参加各项科研活动。学生多是立志献身科技事业的青年,他们发奋读书、刻苦钻研。学校聘用的教授和讲师都是一流的科学家,很多是诺贝尔奖得主及其他科技奖得主。
    学校有六大学系,生物学、化学及化学工程系、工程与应用科学、地质学及行星学、人类学和社会科学、物理数学和天文学。研究生课程由各学科专业教授担任,研究生选择其中一门研究课题后,就同负责此课题的非正式的教授组联系。该院研究生课程门门都出类拔萃,物理研究生专业排名第1,数学第8,生物学第5,计算机第11.经济学第14。

    号称招收全世界最好的天才学生的加州理工学院,位于加州南部风光迷人的巴萨迪那市,好莱坞等娱乐胜地以及洛杉矶都近在咫尺。这所私立大学的宗旨是“为教育事业、政府及工业发展需要培养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性质:私立,专门性院校

    位置: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巴萨迪那市

    成立时间:1891年

  组成机构:学院下设6个系,不设学院

  校训:真理使人自由

历史回眸

    加州理工学院于1891年成立,属于私立大学。理工学院最早是由Throop先生在巴萨迪那市中心设立,取名Throop大学。虽有大学之名,实际上却只是一所工艺技术学校。不过,卑微的开始并没有阻碍它的发展。

  在1907年,学校解散了商业、师资训练、和中小学等课程,只留下理工学院,提供电机、机械和土木工程学士学位课程。于是更形成了该校“小而精小而美”的特色。1920年,该校改名为“加州理工学院”沿用至今。

  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州理工学院就已经跃居美国一流大学前列。这与该校始终遵循“学科不求过多,范围不求过宽,严格保证学生入学和学习质量的办学方针分不开。“宁缺勿滥,精益求精”,以及扎扎实实“为教育事业、政府机构和企业发展培养急需的具有创新才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是加州理工学院的宗旨。

  在美国著名大学中,说起来加州理工还是一所比较年轻的学府。然而,就是这所与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比肩而立的年轻学府,共同撑起了与美国东部老牌学府互相呼应的西部学术大厦。

小而精小而美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是精英学府的典范,自创始以来一直秉承“小而精”的办学理念。

  加州理工学院有两个特点:一是人员数量少。学校现有本科生约900人,研究生1100人,教师1000人,包括博士后,其中教授280余人;二是机构设置简单,学校的院系设置不分校、院、系3级,而是直接分为6个系:生物学、化学及化学工程系、工程与应用科学、地质学及行星学、人类学和社会科学、物理数学和天文学 。

  加州理工学院的校园一点都不引人注目,不过占一个街区大小,周围是绿树掩映的居民区,不注意的话连墙上的校名都看不见,更无法想象里面是曾出现众多诺贝尔奖得主的卧虎藏龙之地。

著名课程
  加州工学院比较著名的课程有:航空学、应用数学、应用力学、应用物理、天文学、生物学、化学工程、化学、土木工程、计算机和网络系统、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工程科学、环境工程科学、环境质量控测、地质学、行星科学、人文学科、材料科学、数学、机械工程物理学、社会科学等。

学校历史
  现代加州理工是自1891年由地方商人和政治家Amos G. Throop在帕萨蒂纳创建的一所职业学校发展而来。在1920年该校获得现在这个名字以前,该校以Throop大学、Throop工艺学院、和Throop技术学院而知名。 驱动加州理工从一所艺术和手艺的学校成为世界级科学中心的力量源自天文学家George Ellery Hale的先见之明。Hale在于1907年来到巴沙迪那后加入了Throop的校董会,作为威尔逊山天文台的首任台长。当时美国的科学研究还处于婴儿期,Hale看到了在巴沙迪那创建一个正式的工程和自然科学教育的学院的机会。Hale成功的吸引到私人的土地和资金赞助,使得他能够给学校建立装备良好的现代实验室设施。然后他说服了实验物理学家密立根加入加州理工学院,为将来把学校建设成为科学技术的中心奠定了基础。   1917年,Hale雇了建筑设计师Bertram Goodhue来制作一个22英亩(89,000 m²)的校园的总设计图。Goodhue构想了校园的整体布置并设计了物理楼,Dabney厅,和其他一些建筑,他在其中寻求和当地气候、学校的特色、以及Hale的教育哲学的一致性。Goodhue为加州理工作的设计也受到南加州传统的西班牙使团建筑结构的影响。

  在Hale、 Noyes、和密立根的带领下,(并在南加州经济繁荣的促进下), 加州理工学院的声誉在1920年代得以迅速提升。1923年,密立根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25年,学校设立地质学系并雇了William Bennett Munro, 哈佛大学的历史、政治、和经济学学院的主席,来创立加州理工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1928年,生物学院在Thomas Hunt Morgan的领导下创立,他是美国最出色的生物学家,并是染色体的发现者之一。1926年,航空术研究生院创立,它最后吸引到了冯·卡门(Theodore von Kármán), 他后来为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创立作出了贡献,并且奠定了加州理工作为火箭科学的前沿中心之一的地位。1928年,帕洛玛天文台开始建造。

  密立根在1921年到1945年担任"执行委员会主席" (相当于加州理工校长),其影响力之大以至于学校有时被称为"密立根的学校"。在1950年代,1960年代,和1970年代,加州理工以两名很可能称得上当时最伟大的理论粒子物理学家所在的学校而闻名:盖尔曼和费曼。盖尔曼和费曼都因他们的工作荣获诺贝尔奖,该工作对于粒子物理所谓 "标准模型"的建立有主要贡献。费曼也在物理圈子外作为一个出色的教师和一个富于反传统色彩的人物而出名。

校园环境
  学校并没有多么亮眼的建筑,少了一点文科学院的浪漫与优雅,但是在科学领域要的是严肃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只是游走在校园内,无法真正体会到这所学校的价值,外科系的学生也体会不到那些设备的先进。看着有一些华人学生在校园里经过,觉得中国人是无处不在,而且在各个领域都有所涉猎,无论是多么难申请的学校,总有华人学生的身影。

杰出校友
  加州理工有27名校友或教授获得了28次诺贝尔奖(其中化学家泡令获得两次诺贝尔奖:1954年化学奖和1962年和平奖);40人获国家科学奖章;9人获国家技术奖章。现任教授中有63名国家科学院院士,29名国家工程院院士,75名国家文理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赵忠尧、钱学森、胡宁、郭永怀、孟昭英、谈家祯、唐有祺、郑哲敏、白春礼等都是加州理工校友。

科学是唯一的主题
  虽然加州理工学院学校面积只是斯坦福大学的1/50,但却是一个人才云集的学校。迄今该校有27名校友和教授获得了28次诺贝尔奖;40人获得国家科学奖章;9人获国家技术奖章。现任教授中有63名国家科学院院士,29名国家工程院院士,75名国家文理学院院士。

  在加州理工,科学是唯一的主题。这里有美国大学中最现代化的实验室,有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远镜——盖克望远镜。许多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都是在加州理工学院做出了震惊世界的发现。

  加州理工的师资力量非常雄厚,所有的课程都由教授来教。加州理工最出名的系是物理系,其它的课程,如化学、生物、植物学、天文和地质也非常引人注目。

  许多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也在加州理工学院做出了震动科学界的发现。爱因斯坦在这儿放弃了他的“宇宙不变论”,而认可了“宇宙扩展论”;物理学家卡尔
·安德逊在这里发现了阳电子;在这里,性格外向、诙谐幽默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理察·费尔曼几十年如一日地授课,成为学生们最崇拜的教授之一。

  现在,这里还有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鲁道夫·马尔克斯、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莫利·吉尔曼,以及在1997年荣膺诺贝尔生物奖的艾德·路易斯。

重视教学与科研管理

  大学在建校之初就十分重视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基础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当时,该校只有物理、化学、数学及工程学等4个分部。二战后,一直保持有6个分部。

  在课程设置上,加州理工学院也是重开课质量,而不盲目追求课程的门数。为了掌握科技市场动态,各系每年都邀请企业界、工业部门和研究机构的权威人士参加顾问委员会,提供咨询意见,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趋势,以在激烈的科技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研究部有21种课程,有的课程颁授理科硕士学位,工程学位和博士学位;有的只颁授1~2学位;但每种课程皆有博士学位。

  加州理工学院的科研名声在外,每年要和它签研究合同都得排队。虽然2005年的加州理工学院预算超过5亿美元,但学费收入只占3%,科研收入占48%。当然来自社会的各种赞助和投资回报也是加州理工学院的主要收入。

  2001年,加州理工学院收到有史以来数目最大的一笔捐款:英特尔公司创始人摩尔及其妻子捐赠的3亿美元、及以他们夫妇命名的基金会的捐款3亿美元,共计6亿美元。摩尔在1954年取得加州理工学院化学博士学位。

校园生活

  加州理工学院建校以来,逐渐形成的良好校风和特色文化是其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保证。这包括学生刻苦学习,互相扶持,充满学术自由的学风;科学研究上讲究多学科交叉,研讨和充分自由交流的研究风气;追求质量,精益求精的管理文化;整个校园充满追求科学真理、献身科学的学术风气等。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毕业

  加州理工学院每年只招收230名左右本科生,平均每年都要淘汰1/5左右的后位学生,其中不乏世界各国的优秀学子。研究生、博士生也有类似的苛刻淘汰比例。多少年来,这所学校出来的都是尖子中的尖子,名校的声望就这样确立的。

  在加州理工学院上课是一件艰苦的事,“压力”就是加州理工学院的代名词。这里的学业负担之重,学习节奏之紧,分量之多,很少有其他的大学能赶得上。为此,这里令不少为即将升学而前来观光的高中应届毕业生目瞪口呆,望而却步,也一度令每一年级20%的学生因种种原因毕不了业——或是辍学,或是转走。

  能够在这里留下来的学生们,都是出了名的“工作狂”。他们平均每个星期学习50小时,每个人在毕业前都必须修满486小时的课程,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学期有5门课,1年3个学期共修15门课——大部分人甚至比这更多。   
另外,所有的学生都必须上5门物理课,2门化学、2门数学、1门生物,1门天文或是地质,还要上两门实验课。在这里,几乎人人抱着一种“不管教授们给我们布置什么难题都能完成”的豁出去了的态度。

  在加州理工学院,一个人想完成所有功课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集体做题”不但常见而且非常必要,整夜不睡地做题也是家常便饭。因此有学生说,我最恨的事就是解题才解到一半,就发现太阳已经升起来了。

  然而,学校对于每一年的新生,还是应该算是“仁慈”的。新生们第一年上的课都不给以字母表示的成绩,只给打“通过”或“不通过”,这无疑是校方尽力想给学生们缓解点压力的结果。于是,新生们在完全跟上加州理工学院“让人喘不过气”的节奏之前,有1年的适应时间。

大显身手的“逃学日”

  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加州理工学院的学生们几乎没有时间想任何其他的事。本来在校园里开始的文化活动就不多,而周末大部分同学却都是在宿舍里埋头苦读。大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架势。

    谁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著名的精英学府,里面没有种类繁多的俱乐部、体育队,就连橄榄球队都没有——当你学得昏天黑地的时候,其他一切都不那么重要了。

  尽管压力非常大,但加州理工学院的学生仍然会挤出时间,来设计和实行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恶作剧。一年一度的“逃学日”更是学生们大显身手的好机会,这是加州理工学院古怪的春季盛典,年轻的天才们可以用一整天的工夫来斗智斗力。

  在这一天,四年级的学生们会把自己的宿舍用电缆、钢筋甚至电脑密码封锁起来,只留下一些蛛丝马迹暗示怎样开门,然后就全体撤出学校,留下低年级学生们在这里苦思冥想如何进门,获得“战利品”——四年级学生留下的食品。

  有时候,四年级学生们还会采取“反破坏行动”,他们在临走之前把书架或是床挪到门边让想破坏的人打不开门,然后从窗户跳出去。于是,一个绞尽脑汁要进门,一个绞尽脑汁不让进门,渐渐的,这场每年必有的战争越闹越大,常常让双方都筋疲力尽却乐不可支。

加州理工学院的趣闻
成就斐然

  “除非你想当科学家或是工程师,不然千万不要到这儿来上学。”在南加州明媚灿烂的阳光中,迪斯尼、好莱坞等娱乐胜地以及洛杉矶近在咫尺,竟有加州理工学院的学生四年都没迈出过他们一百二十四英亩的校园一步。

  加州理工学院出了二十四个诺贝尔奖得主,许多学者归功于学校研究设备相当先进和齐全。

百分之二十的学生毕不了业
  论及在加州理工学院上课是何等艰苦的一件事,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压力”就是加州理工学院的代名词,这里的学业负担之重,学习节奏之紧,分量之多,很少有其它的大学能赶得上。一位学生说:“除非你想当科学家或是工程师,不然千万不要到这儿来上学。”在南加州明媚灿烂的阳光中,迪斯尼、好莱坞等娱乐胜地以及洛杉矶近在咫尺,竟有加州理工学院的学生四年都没迈出过他们一百二十四英亩的校园一步,你相信吗?这里令不少为即将升学而前来观光的高中应届毕业生目瞪口呆,望而却步,也一度令每一年级百分之二十的学生因种种原因毕不了业——或是辍学,或是转走。

  留在这里的学生们则是出了名的“工作狂”,平均一个星期学习五十个小时,毕业前必须修满四百八十六小时的课程,也就是平均每个学期五门课,一年三个学期共修十五门课——大部分人甚至比这还多。学院将每一年分成三个学期(trimester)。所有的学生都必须上五门物理课,二门化学、两门数学、一门生物,一门天文或是地质,另外,还要上两门实验课。在这里,几乎人人抱着一种“不管教授们给我们布置什么难题都能完成”的豁出去了的态度。一个“解题老手”声称,在加州理工学院,一个人想完成所有功课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集体做题”不但常见而且非常必要,整夜不睡地做题也是家常便饭。“我最恨的事就是解题才解到一半就发现太阳已经升起来了。”

加州理工学院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异同
  幸好,与美国东北部麻萨诸塞州的那所同样名闻遐迩的理工学院MIT一样,新生们第一年上的课都不给以字母表示的成绩,只给打“通过”或“不通过”。这无疑是校方尽力想给学生们纾解点压力的结果。于是,新生们在完全跟上加州理工学院“让人喘不过气”的节奏之前,有一年的适应时间。

  常有人把加州理工学院跟麻省理工学院作比较。加州理工学院比MIT晚建三十年,一八九一年才建校,规模也小得多。MIT有四千五百多人的本科生队伍,再加上研究生,校园里有将近一万名学子。而在加州理工学院呢,本科生人数不到一千人,加上研究生也不过两千来人,在规模上,这是一所小学校;从环境来讲,这里风景秀丽,校园内点缀着荷花池、橄榄树,比起MIT工厂厂房似的建筑确实是大胜一筹。由于人数少,加州理工的人均研究资金、人均发表论文、人均引用以及人均诺贝尔奖数均远远高出麻省理工。师生比为1:3,麻省理工仅为1:6。

  加州理工学院的学生对他们东北部的竞争者们一向表现得“不屑一顾”。比起来,麻省理工学院还算是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科学技术二者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在加州理工学院这边看起来是“胆小鬼”的把戏。“我们是‘理工学院’,科学是这儿的主题。”一个学生加重语气说。

  当然了,加州理工学院的学生也不会对人文一窍不通,他们也得上十二门人文或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一般是每个学期一门。

  这里的确是科学至上。多少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都在加州理工学院做出震动科学界的发现。爱因斯坦是在这儿放弃了他的“宇宙不变论”而认可了“宇宙扩展论”;物理学家卡尔·安德逊在这里发现了阳电子;也是在这里,性格外向、诙谐幽默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理察·费尔曼几十年如一日地授课,成为学生们最崇拜的教授之一。现在,这里还有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鲁道夫·马尔克斯(Rudolph Marcus),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莫利·吉尔曼(Murry Gellmann),和一九九七年刚刚荣膺诺贝尔生物奖的艾德·路易斯(Ed Lewis)。前前后后,加州理工学院共出了二十四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它的学生们的确有权利骄傲。

连新生都有机会搞研究
  有学生抱怨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大都是来这里搞研究,对教学并不十分感兴趣。“教授跟学生们的距离似乎远了点。”不过,在加州理工学院所有的课程都由教授来教,这可不是美国每所大学都能做到的。而且上加州理工学院的学生本来对研究就有浓厚的兴趣,在这里,“连新生都有机会搞研究”,学习不一定要拘泥在课堂上。加州理工学院有美国大学中最现代化的实验室,有盖克望远镜——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远镜,还有全美国最高的电脑/人的比例。

  使加州理工学院最出名的系是物理,直到今天这个系还吸引着全国各地的物理高材生趋之若鹜。工程尤其是电子工程,以及化学、生物、植物学、天文和地质,都非常引人注目。夏天,一百八十个本科生有机会得到一笔奖学金与教授一起开展研究,百分之二十的人甚至有机会在专业的科技杂志上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

哪有时间来敌视别人
  学生们说他们最喜欢加州理工学院的人际关系的和谐:互相信任,互相照顾。在这个小社区里,尽管压力很大,学生之间却并不竞争得你死我活,反而互施援手。在这里也有很出名的“荣誉规章”(Honor Code),由学生们来共同监督执行。高年级的学生们尽管有可以打开每间宿舍的钥匙,却极少发生偷窃事件。放在冰箱里的食品,每个人都拿得到,却一连几天都不会有人去动它。最重要的还是学术道德:“如果教授发下来拿回家作的考试卷,绝不会有人作弊。题目该三小时做完,就不会有人超时一分钟。”在校内,各族裔——的关系也处得极好,一个学生解释说:“哪里会有时间来敌视别人?”

  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加州理工学院的学生们几乎没有时间想任何其它的事。在校园里开始的文化活动不多,周末大部分人都在宿舍里埋头苦读。与麻省理工学院的一点最大的不同就是这里没有种类繁多的俱乐部、体育队,连橄榄球队都没有——“当你学得昏天黑地的时候,其它一切都不那么重要了。”

“逃学日”的聪明才智
  在课堂上面对老师时,学生们规规矩矩,但他们在“逃学日”搞起恶作剧来,令人啼笑皆非。

    正如其它学府的青春学子,这里的学生们开起玩笑也是花样翻新,一年一度的“逃学日”就是学生们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在这一天,四年级学生们把自己的宿舍用电缆、钢筋甚至电脑密码封锁起来,只留下一些蛛丝马迹暗示怎样开门,然后就全体撤出学校,留下低年级学生们在这里苦思冥想一整天(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如何进门,获得“战利品”——四年级学生留下的食品。

  其实,美国许多大学都有不同名称的“逃学日”,一般在春天,一群即将毕业的四年级学生选定一天,丢下课程和面对空荡荡的教室而苦笑的教授,结伴到附近的海滩、公园去玩。只是在加州理工学院,喜欢捣乱的低年级学生们经常趁高年级学生们不在时潜入他们的宿舍房间,把家具调个位置呀,把一辆旧老爷车开到床边呀,甚至把屋里所有的东西都统统搬走,连地板都不剩下!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四年级学生们采取“反破坏行动”,他们在临走之前把书架或是床挪到门边让想破坏的人打不开门,然后从窗户跳出去。于是,一个绞尽脑汁硬要进门,一个绞尽脑汁不让进门,渐渐的,这场每年必有的战争越闹越大,常常让双方都筋疲力尽却乐不可支。五十年代时,光是家具都不顶用了,四年级学生们开始造银行保险箱式的障碍物——钢筋呀,几吨重的水泥,定时的钟,和厚厚的铁板之类的保护装置都出现了。而低年级学生们呢,也开始运用各种“重量级”的物件:电锯子,搬运机,手持式凿岩机都派上了用场。有人说:如果人和其它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能运用工具的话,那么加州理工学院的学生与其他人的分别,就在于他们总是能迅速地找到关且运用这些工具。总之,为了开房间,他们可以不择手段——在墙上凿一个洞呀,在天花板上开一个天窗呀。反正,校方不成文的规矩是:谁搞的破坏,谁就得负责出钱把房间维修得与原来一样。

加州理工与中国
  20世纪我国科学技术方面的大师,例如物理学泰斗周培源教授,两弹一星的元勋钱学森教授,遗传学家谈家桢教授,都曾经在加州理工学院求学并且获得博士学位;享誉海内外的著名近代力学,应用数学奠基人钱伟长院士,曾在在加州理工学院随冯卡门教授做过博士后研究。   在中国科学家中,加州理工学院[1]著名校友有钱学森。钱学森于1934年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美学生,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获硕士及航空博士、数学博士学位;1938年起,钱学森担任理工航空系讲员、讲师、副教授、教授,并在校内的“喷气推进实验室”任主任、教授。1955年钱学森回国,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钱伟长,完成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并获博士学位后。1942年至46 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研究所总工程师,师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从事博士后科学研究,并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奇异摄动的理论,被国际上公认该领域的奠基人。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以“久离家园、怀念亲人”为由,取得回国权。1946年5月从洛杉矶搭货轮返上海,8月初又从上海搭轮船经秦皇岛回到北京清华园,担任清华大学机械系教授,兼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1948年受钱学森之邀准备去美国喷射推进研究所工作,但终因其拒绝放弃中国忠于美国,未获得签证未成行,期间他参与创建北京大学力学系——开创了我国大学里第一个力学专业;出版中国第一本《弹性力学》专著,开设了我国第一个力学研究班和力学师资培养班,该班学员大多成为中国从事力学研究和学的领军人物,为我国的机械工业、土木建筑、航空航天和军工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被公认为我国近代力学之父。

  周培源,1924年秋从清华毕业后即被送往美国芝加哥大学数理系学习。1927年春入加州理工学院攻读研究生,做相对论方面的研究,于1928年春获理学博士学位,并获得了该校的最高荣誉奖。周培源是我国科技界的卓越领导人之一,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谈家桢,1930年进燕京大学在李汝祺教授门下攻读硕士学位,1934年夏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摩尔根实验室,师从摩尔根及助手杜布赞斯基。193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博士后研究助理。谈家桢从事遗传学教学和研究50多年,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著名遗传学家。

  其他的还有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如赵忠尧、孟昭英、胡宁、郭永怀、唐有祺、郑哲敏等都是加州理工学院的校友。

  在美国的时候,钱伟长、钱学森、郭永怀这几个人常说,将来我们一定要回去办一个比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还要好的大学,让美国人到中国来留学,这个一直是缠绕在他们这批老科学家心中的一个梦想。

留学小贴士
  特色学科:在物理学、行星科学、地学领域公认为全美第一,超过半数学生修读工科

  现任院长:Jean-Lou Chameau

  申请条件:SAT Reasoning Test必考。SAT Subject Test 要求考Math 2,以及Chemistry, Biology, Physics中的任意一门。理学士或工学士学位是必要条件,GRE性向测验是规定条件。三份推荐信和读书计划都不可少,不需考TOEFL,但是大力推荐。

    申请期限:1月2日

  费用情况:

  申请手续费:60美元

  海外生学费:约31437美元

  住宿费:约5733美元

  生活费:约12000美元

  地址:Office of Admissions,Mail Code 1-94,California Institue of Technology,Pasadena,CA 91125,U.S.A 

    详细地址: 1200 E California Blvd,Pasadena, California 91125,U.S.A

  联络电话:(626) 395-6811(英语)

校园名人
  莱纳斯·鲍林(Linus Pauling),PhD 1925,195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1962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赵忠尧(Chung-Yao Chao),PhD 1930,物理学家,中国核物理的奠基人。

  钱学森(Tsien Hsue-shen),PhD 1939,空气动力学家,曾领导中国的导弹和火箭研制。

  钱伟长(Wei-Chang Qian),1942,中国近代力学之父,中国政协副主席,著名教育家。

  冯元桢(Yuan-Cheng Fung),PhD 1948,生物力学的奠基人。

  林家翘(Chia-Chiao Lin),PhD 1944,力学和数学家,当代应用数学学派的领路人。

  周培源(Pei-Yuan Chou),PhD 1928,理论物理学家、流体力学家。

  戈登·摩尔(Gordon Moore),PhD 1954,英特尔公司的创办者之一,摩尔定律的创立者。

  叶公杼(Lily Yeh Jan),PhD 1974,生物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著名物理学家,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马丁·施密特(Maarten Schmidt),天文学家,类星体的发现者。

  谈家桢(C. C. Tan),PhD 1936,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

  鲍文奎,PhD 1950,中国植物遗传学家。

  法兰克·卡普拉(Frank Capra),BS 1918,奥斯卡最佳导演奖3次得主。

    陈繁昌(Tony Chan),BS,MS,前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自然科学学院院长,现任香港科技大学校长。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更新内容以官方为准。

 

咨询热线:021-523400095234001052340011

久邦为您提供————【在线咨询】——【在线评估】——【留言答疑】

发表评论
标题
内容
表情
 
关于久邦 | 联系我们 | 欢迎合作 | 欢迎留言
友情链接:
Copyright 1998-2012 久邦教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久邦教育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56506号
电子邮件:China@jbgroup.org.cn